
粽意滿程:一條粽葉包裹的文化長河
來源:
師東服務處
作者:
石廣才
發布時間:
2025-05-19
瀏覽量:
端午將至,空氣中飄散著粽葉的清香,那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密碼,是中國人集體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一只小小的粽子,包裹的不僅是糯米與餡料,更是一條綿延不絕的文化長河,承載著民族的智慧、情感與精神。
粽葉包裹的,首先是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與順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取"陰陽包裹"之意,暗合"道法自然"的哲學。五月初五,正值仲夏,濕熱之氣漸盛,古人以艾草、菖蒲驅邪避疫,以雄黃酒祛除毒蟲,這些習俗無不體現著先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粽子的三角形結構,既穩固又美觀,展現了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與實用美學的完美結合。當我們解開粽繩,剝開粽葉,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儀式,感受著先人對天地萬物的理解與尊重。
粽香飄散的,是中國人對先賢的追思與紀念。屈原投江的悲壯故事賦予了端午節深厚的人文內涵。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這種紀念逐漸演變為吃粽子的習俗。在江南水鄉,龍舟競渡時鼓聲震天,既是對屈原的緬懷,也是對民族氣節的禮贊。而在不同地域,粽子又承載著各異的文化記憶——浙江的粽子紀念伍子胥,廣西的粽子緬懷馬援,這些差異恰恰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一只粽子,串聯起無數歷史人物的精神豐碑。
粽繩纏繞的,更是中國人對家國情懷的寄托。陸游詩云:"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描繪的正是端午時節的家居景象。在古代,婦女們圍坐包粽,閑話家常,傳遞著家族的記憶與情感。而今天,即使身處異鄉,一只家鄉風味的粽子也能瞬間喚起深沉的鄉愁。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對許多人來說,鄉愁或許就是母親親手包的那只棱角分明的粽子。當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成為連接親情的重要紐帶,提醒著我們不忘根本,珍惜團聚。
粽意滿程,不僅是一段味覺的旅程,更是一次文化的尋根。從選葉、泡米、填料到捆扎,每一個步驟都凝結著世代相傳的技藝與心意。在這個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或許已經不再為一只粽子而翹首期盼,但那份對傳統文化的眷戀與傳承的責任卻愈發珍貴。當我們與家人分享粽子時,實際上是在分享一種文化基因,是在參與一場綿延千年的文明對話。粽葉清香中,我們品味的不只是美食,更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關于我們
山東正元物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集團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的物業管理企業。公司于2005年12月在山東省工商局注冊,注冊資本301萬元。經營范圍包括電梯維保維修;許可證批準范圍內的餐飲服務;物業管理(憑資質經營);房屋及場地租賃;水電暖安裝及維修;建筑物、構筑物修繕服務;綠化工程;會議接待服務,停車服務;物業服務設備銷售。
Copyright © 2024- 版權所有:山東正元物業有限責任公司 |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濟南 備案號: 魯ICP備10200765號-1